探索中国彩云之南传统手工艺
2025/3/4 来源:不详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云南,简称云(滇),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云南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拥有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哈尼梯田、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玉龙雪山、洱海、滇池、抚仙湖、梅里雪山、普达措国家公园、噶丹松赞林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旅游景点,云南的历史文化厚重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也造就了其民族传统手工艺的繁荣。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也造就了云南手工艺的非凡传说中的丽江金钥匙 “金钥匙”纳西语叫“涵紫谷”。“涵”是“金子、金色”的意思,“紫谷”指的是“钥匙”。在纳西族神话传说中,金钥匙是长者、智慧、吉祥、当家创业的象征,是取财和战胜艰难险阻的法宝。只有最崇敬、最信任的人,才能传承金钥匙,得到最美好的祝福。在造型上,匙头像一个“寿”字,寓意为健康长寿,也暗寓了丽江古城九曲徘徊的街道和水系。在丽江,看到的物品几乎都是手工艺品,游客最值得买的肯定也是手工艺品。现代都市人,在看惯了用惯了机器生产的工业品后,对这些手工艺品都会有一种特别的钟情。那些靠智慧凝结、靠心血浇灌、靠时间堆积的作品显得特别朴实,特别厚重,特别亲切。它们是有灵性的。颇有民族风情的东巴木雕在纳西艺术中,最具魅力的还是木雕。东巴木雕主要以杜鹃木为材料,这是一种乔木,四五月份开花,一般要三四个人才合抱得过来。雕刻家们在这种木头上,用线刻、浮雕、立体雕的手法,雕出圆形、方形、立体的图案。这些图案或具象,或抽象,都非常古朴美丽,有民族风味,有的浮雕让人想起了非洲的面具、毕加索的画,而线刻则让人想起了丁韶光、袁运甫的画。线刻有的取材于日常生活,表现少女弹琴、挑担、犁田、种地的画面和热带植物花鸟等;有的取材于英雄故事,表现纳西族战斗英雄三多,身着盔甲,挂着弓箭,骑在马上的勃勃英姿。丽江手工艺人在当地基本以两类状况存在,一类是如木雕、东巴纸、银店等深受游客喜欢的旅游类手艺,店铺大多开设在繁华的街道,能够承受每月几千上万的房租而赢利丰厚;另一类是如石匠、铜匠、瓦匠等主要服务当地居民的生活类手艺,一般隅居闹市一角,深巷郊外巧夺天工的纳西刺绣纳西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美轮美奂的七星披肩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美丽的东巴蜡染布蜡染布是在布匹上涂蜡、绘图、染色、脱蜡、漂洗而成。因为在染制的过程中,蜡白布的表面会产生自然龟裂,从而往白色坯布渗入染料而着色,出现许多或粗或细无规则的色纹也叫龟纹,这些龟纹就是区别真、仿蜡染布的标准,因为任何仿蜡染布设计进去的“龟纹”都是有规律可寻的,而真正的蜡染布往往难以寻找,也找不出完全相同的龟纹来。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制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的。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点作为蜡染的防染剂。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贵州盛产蓝草,这是一种蓼科植物,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贵州乡村市集上都有以蓝靛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蓝靛买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