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middot人物刘茂菲让白族
2022/5/30 来源:不详在大理市上关镇有这样一位为人聪慧、心灵手巧的白族金花,她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作笔,将山水、飞鸟、虫、鱼,绘制在衣、裙、佩饰间,将民族之美镂刻在方寸之间。她用指尖上的白族刺绣艺术传承,带领身边的白族绣娘们走出了一条“五彩斑斓”的致富路。她就是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白族服饰传承人、大理市刺绣协会会长刘茂菲。
走进刘茂菲位于上关镇兆邑村的云南民族服饰工作室,里面别有洞天:五颜六色的布料、整齐排列的织绣机、数不清的绣片,还有穿着华丽民族服饰的模特,而其中“刺绣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牌匾格外显眼。在展览室里,更多优秀的白族刺绣作品映入了眼帘,风格各异的服饰、美观大气的刺绣女包、精致的刺绣小包、还有如工艺品般的绣花小鞋,刘茂菲对每件工艺品都如数家珍。
刘茂菲从小就喜欢跟着奶奶学刺绣,年,她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年,热爱刺绣的她萌生了做刺绣产品生意的想法。年,刘茂菲的刺绣产品正式上市。年11月,刘茂菲的工作室被列为大理生态文化实验区白族服饰传习所。刘茂菲一边招纳学徒教授传统刺绣技艺,一边面向有刺绣技艺的同村妇女举办培训班,提高她们的刺绣技能。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刺绣行业中,带动周边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年3月,刘茂菲在兆邑村成立了大理市云绣服装专业合作社。
在年的时候,为了响应保护洱海的号召,兆邑村的沿洱海部分土地流转了出去,以前务农为生的部分村民妇女需要一份新的工作来减轻家庭生活的压力。刘茂菲留意到该村妇女基本具备白族刺绣的基础,由于一直以来对此手艺的忽视,刺绣经济长期处于暗淡之中,刺绣文化的传承也受到了威胁。她不忍白族刺绣手艺就此终结,立马找出“症结”,对症下药为兆邑村妇女提供创业扶持、就业援助、技术培训、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扶持,让她们通过白族传统刺绣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生存状态,同时也可以让白族绣品得到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