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3年,我们拍到了你没见过的大理
2025/5/5 来源:不详<
原创二更二更
年,电影《心花路放》彻底带火了大理。
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大理留给他们的印象大概率是:“大理的确很美,但节假日人山人海,古城里的商业氛围也有些浓郁。”
同样是年,一本名叫《离开北京去大理》的书出版。“离开北京去大理”的说法风靡一时。对于这些逃离北上广的城市青年男女而言,大理是一个乌托邦。这里生活节奏缓慢,包容性也很强。
“旅游胜地”、“艳遇之都”、“乌托邦现实版”……大理,是一个美到早已被描绘过千百次的地方。
洱海
就在3年前,二更团队接到了为洱海论坛拍摄一部大理主题宣传片的需求。大理州委宣传部部长却告诉二更制片人:“我们不需要你们把大理拍得美美的。因为大理怎么拍都美。我们想要看到的是一个真正的大理,一个大理人眼中的大理。”
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二更团队走访了大理的8个县1个市。历经长达1年的调研,摄影团队多次往返大理,前后耗时3年,这才有了下面这个名为《一掌雪》的故事。
苍山飘起了大雪。
《大理县志稿》有载:“蜜雪出大理,郡人自苍山背负取下。”
在没有冰箱的年代,大理人会将苍山雪按压成型,再在上面淋上熬制好的红糖水,做成解暑甜品。
挖雪
雪停后,天还不见亮,西坡山腰上的一处屋舍就已经亮起了灯。
奶奶把熬制好的红糖水装进了陶罐,背上背篓,左手提溜着红糖罐,右手拉着孙女阿月,上山挖雪。
苍山四季都有积雪
上山的路上,奶奶给阿月讲起了雪的来历:
苍山落雪了,茶花开了。
小龙一个,大龙一群,
它们飞来飞去,飞到天上,
就下雪了。
摘山茶花
没过多久,背篓就被两人装得满满当当。下山途中的茶花开得正盛,奶奶顺手摘下几朵插在背篓上。
用盐腌制火腿
看着山上的树木,指着山下的屋舍,奶奶告诉阿月,雪不仅落在了山坡上,还落进了种子里、土壤里、石头里。
等到种子变成了大树,人们开始夯土造屋。等到土壤变得湿润,人们就开始挖地播种。等到石头里的盐融化,人们便开始腌制火腿。
苍山雪流进洱海
祖孙两人自苍山西坡上山,又从东坡下山。途经石门关,站在悬崖栈道上,看到两山之间的缝隙,奶奶的故事还在继续:
两座山分开,门开了。
苍山的雪,流进洱海里。
后来,一个一个村子出来了。
我们把卷草大花画到墙上,
有茶花、莲花、蜜蜂、蝴蝶、蝙蝠……
售卖“一掌雪”
来到古城街头,奶奶用勺子将雪按压成型,浇上红糖水,制成“一掌雪”。阿月则负责把制作好的“一掌雪”,递到客人手里,再送上一朵山茶花。这是独属于大理街头的浪漫。
卖完雪后,奶奶带着阿月行走在喜洲、双廊、杨丽萍大剧院、生态廊道磻溪村S湾……
漫步大理
奶奶给阿月讲起了城市兴起之后的故事,以及大鹏金翅鸟的传说。奶奶讲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传奇色彩,阿月总是忍不住问:“阿奶,后来呢?”
奶奶回答道:
后来,洱海的水飞到天上,又要下雪了。
雪落在大理
等到故事讲完,奶奶也已经带着阿月踏上回家的路。
这条路,奶奶再熟悉不过。时光若是倒回到几十年前,奶奶一定跟现在的阿月一样,被她的奶奶拉着上山、采雪、摘花、下山卖雪、在山下四处闲逛,听自己的奶奶讲故事……
来自苍山的“一掌雪”,虽然冰寒彻骨,却是大理永远的温暖记忆。
刚到大理采风时,二更团队去过洱海源头、苍山、工厂、农田等各处做调研。能拍的东西其实太多,但我们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精准的切入口。
在第三次采风的过程中,白族作家又凡跟我们讲起了“一掌雪”的故事。
洱海
制片人赵幸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当时觉得有些吃惊。因为雪是水的固体形态,拍雪就是在拍水,很符合洱海保护的主题。其次,‘雪’又刚好契合了大理经典宣传标语‘风花雪月’中‘雪’的落脚点。后来,我们还发现白族的民族服饰很多都跟雪和水有关。”
导演辜小军在洱海
事实上,又凡跟很多来大理拍摄的媒体都讲过“一掌雪”的故事;可并没有人用视频记录过它,甚至很多大理本地的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个故事。
《一掌雪》的导演辜小军在导演手记里写道:“但这正好是我们在寻找的大理生态故事的落脚点,从这个微甜的仪式里,我们可以通过一滴水看见大海。”
曾几何时,“一掌雪”在大理是随处可见,四季皆有的。《卖雪词》里就有记录:“双龙关里百花香,银海逶迤抱点苍,六月街头叫卖雪。行人错认是琼浆。”
鹤庆的“一掌雪”
随着冰箱的普及,现在街上卖“一掌雪”的人已经不多了。
在采风的过程中,我们在鹤庆看到一位老奶奶在卖“一掌雪”。奶奶如今已经90多岁了,逢人便笑脸盈盈。
在她的摊位上,和“一掌雪”同时售卖的还有萝卜干、小饼干之类的小吃。这类小吃售价不高,奶奶基本上是佛系出售,也并不以此为生。
奶奶和阿月在街头
《一掌雪》的导演辜小军说:“大理的旅游气质,绑架了过往很多片子的基调。许多人通过流量风景片,知道大理的山美水美人美,但不清楚内在关联。因此,我们在片子里虚构了一位像土地一样知晓自然一切的奶奶,以及一位像小溪一样缓流融入的小女孩,奶奶一路上为小阿月讲述这个自然创世的故事。”
摄制团队和影片主人公
影片中的奶奶带着孙女从西坡上山,东坡下山,再走到古城卖雪是很漫长的一段路。因为影片是按照水流的动线来设置路线的。
其实,大多数卖雪人挖了雪会找最近的刨冰店售卖。当然,本来我们也可以拍一个妈妈带着女儿去刨冰店卖雪换钱的故事,但我们还是想让大理变得更纯粹。
因为大理,本该如此。
在拍摄《一掌雪》之前,我们曾把“风花雪月”四个字,简化成“浪漫”的代名词;却差点忘了“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是4个真实存在的客体。
苍山雪洱海月
最近,又凡把“一掌雪”的故事写成了一篇长达一万余字的散文,即将在洱海论坛结束之后发表。
我们也在思考:“接下来,是否要将风、花、月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原标题:《耗时3年,我们拍到了你没见过的大理》